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3-04 02:06:37
在抗“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微生物检验科的杨芸是汕头大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业务精湛,是单位免疫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多次参与宣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验室检测任务,包括禽流感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聚集性疫情、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腺病毒聚集性疫情等。2019年,杨芸再挑新担,肩负起通过鸡胚来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重任,并且已经成功分离流感病毒鸡胚株。
在这次新冠病毒防控工作中,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她冲锋在前,甘于奉献。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面对疫情“大考”,面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铮铮誓言 ,她告别援藏刚刚回来的丈夫和两岁的孩子,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全身心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疫”中。
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检验属于极其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项目,对于别人来说那是不可触碰的禁区,但对于杨芸来说,这就是同病毒博弈的战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病毒核酸提取是最危险步骤,因为不知道哪个标本是阳性的,她们与病毒的距离仅仅只隔着两层手套。这也是最煎熬的过程,因为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转,需要室温维持在25℃度左右,防护服里的她们总是挥汗如雨,头发早已湿透。为节约防护服,提高使用率,她们每次穿上后都要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 不能离开实验室。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因此她们在实验开始前,就要严格控制饮水、进食。每次从检测室中出来,都筋疲力尽,但她知道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她,在困难面前,她不能退却。因为微检科人少事多,很长时间实验室人员要分三组实行24小时轮班,她只能吃住在办公室,确保采集的病毒样本随送随检,经常做完实验时已是凌晨。
1月中旬面对武汉等地疫情不断蔓延,杨芸出于职业的敏感,她知道接下来的防控工作将是一场硬仗,她利用一切资源学习新冠肺炎知识,关注病毒流行第一手资料,编写了《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风险评估报告》,多方筹措相关物资和检测试剂盒,为打赢这场战疫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段时间,由于从事病毒检测,需要自我隔离,除了在检测室工作外,杨芸只能待在隔离场所,她最快乐的时间就是能通过微信和丈夫说几句话,看看自已孩子的笑容。杨芸的爱人是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干部,2019年聚少离多,但是对妻子的工作非常理解,为了让她安心工作,主动承担起照顾两岁孩子的任务。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她不断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十多天来,杨芸已检测标本230人次,450个标本。防护服下也是血肉之躯,她们这样负重前行,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治疗以及密接者的追踪隔离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