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知名律师

  • 18053115917
  • 经济纠纷

    周先生

    联系方式

    • 聊城知名律师
    • 咨询电话:0531-80961678
    • 24小时热线:18053115917
    • 律师微信 :18053115917
    • 济南市文化东路24号

    CWM50报告:资管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业务模式研究与五大发展建议 | 财富管理周报

    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8-19 12:04:16

    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王蕾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4月央行牵头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拉开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标准、规范转型发展的序幕。2019年上半年以来,肩负法人风险隔离、打破刚性兑付重任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设立并陆续发布净值化产品,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发展已进入实质阶段。资管新规发布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组织行业头部机构和资深专家对资管行业进行持续的全局观察和深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积淀和准备,于2019年8月1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资管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研究》报告。

    报告发布会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秘书长刘喜元主持。CWM50学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致辞中表示,《资管新规》使得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布局、重新面对资管市场,目前一些问题已经得到明显解决,比如市场中的风险场景和风险结构得到了相应的控制和调整,但依然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比如资产管理行业在通过资源配置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王忠民表示,报告在此背景下发布,未来还需要资管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推动资产管理行业提供更符合大众财富管理需要的金融产品,促进资管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应有功能的完善,以及建言金融法律法规和分业监管框架的统一和完善,更好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革。

    据悉,报告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组织,工商银行原行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顾问杨凯生牵头,工商银行、易方达基金、中信信托、申万宏源证券、泰康资产五家机构二十多位业内专家共同参与完成。报告由一个主报告、五个分报告组成,全文约20万字。报告首先从语义层面界定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实质定义与基础法律关系,然后结合行业实际,梳理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接下来通过回顾美、英、日等国家资管行业发展经验和演进路径,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子行业不同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对未来资管市场格局及业务发展模式进行研判,并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大建议。

    报告会上,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及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并对报告进行点评。

    肖钢表示,《资管新规》执行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证明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的成果。7月30号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处置风险的节奏和力度”。对此,当前的核心是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未来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老资产和新产品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资管产品简单透明和结构分层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资管机构多元竞争与统一监管的关系。

    王景武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资管产品的净值化程度显著提高,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大幅收缩,期限错配程度降低,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资管行业也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下一步要在不忘初心,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强资管业务的功能监管,推进资管业务的平稳有序转型。一是要加快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的制订出台,推动我国资管业务回归本原。二是要加强长期资金供给,推进资管业务平稳有序地发展。三是以对外开放为契机,培育提高资管机构核心竞争能力。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对报告做点评并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资管新规》新形势条件下,保险的资产管理要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保险资金的运用期限长、规模大,对稳定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长期平稳和保值增值,必须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紧跟国际重大战略方向,充分认识保险资金的特点和性质。

    具体来看,报告有五大看点:

    第一,报告对资产管理业务现实语境下的内涵进行探析,明确其法律关系和地位。

    报告中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遵循《资管新规》,并对主要参与机构及产品形态进行分析,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投资人基于对管理人的信任,将自己的财富交给管理人经营,二者之间总体上遵从信托关系。资管产品一般情况下向多个投资者募集,交由第三方托管,产品本身可份额化,符合证券的特性要求。

    但就其法律关系而言,报告认为,目前我国尚无法律法规对“资产管理”这一类业务的相关方之间进行明确的定义;从产品形式看,不同资产管理产品法律关系也有差异;从海外经验看,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关系也尚未统一;国内学术界对“资产管理”的法律关系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主要观点分为信托关系说、委托关系说和分类说。信托关系更契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关系,但目前仍有待商榷。

    报告对庞杂的资产管理产品进行总结归纳和梳理,对不同资产管理产品适用的法律进行梳理,认为虽然你产品形态多样,但都具备共同特征:比如向多个投资者按份额募集资金、投资者承担风险享受收益、管理人员承担管理责任并收取管理费、一般交由第三方托管等,具有明显的集合投资计划的特征。

    报告认为,对于满足集合投资计划特征的金融产品,将其纳入证券范畴进行管理,有利于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同一类产品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最大程度减少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等问题,推动行业监管体制从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转型。

    也正因如此,报告最终提出五大建议中,首条便是明确法律关系,完善基础法律体系。

    “资管新规尚未直接明确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法律关系,具体来看,信托产品的上位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基金产品的上位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监会亦明确了证券期货私募资产管理产品监管细则的上位法是《证券投资基金法》,同时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中说明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依托信托法律关系设立。然而,《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第一条确定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但未明确理财子公司产品的法律地位。”报告建议:“在此基础上,建议明确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的底层法律关系,在现行框架下,建议报告银行理财在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总体上遵循信托关系,但考虑到历史发展原因,少部分资产管理业务可单独列出其适用的法律关系,比如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适用委托代理关系等等。”

    第二,提出推进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大建议。

    报告表示,资产管理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的重要力量。《资管新规》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而配套细则及相关机制的完善是推动行业转型的关键所在。因此,报告提出了推进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大建议:一是明确法律关系,完善基础法律体系;二是持续推进统一监管,加快出台资管新规配套细则;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主动寻求业务协同;四是统筹推进投资者教育,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五是优化过渡期安排,确保资产管理行业平稳转型。

    杨凯生在发布课题报告时表示,我国资管行业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80多万亿,并且形成了一个包含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资管等在内的一个大的资管的格局。十年来资管行业在国民经济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的调整,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但不容讳言的是,在我国资管行业迅猛发展的进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积聚一定风险。资管新规为资管行业建立了一个相对统一管理的格局,促使资管行业回归本源,转型发展。

    “当然,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到的是一个发展历史已经比较长,将近十来年的行业;它的业务规模也足够大,有几十万亿,涉及到了这么一个规模,这么一个历史的市场领域。而且它关系到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甚至期货等各类市场主体,他们各自的情况差异又很大,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杨凯生表示,资管新规出台后的最初的阶段,大家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贯彻执行的信心和力度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对监管部门落实相关要求的节奏把握也有一定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课题组开始撰写资产管理行业未来的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的报告。

    课题组副组长、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表示,基金业目前存在三大类问题,一是基金产品结构出现失衡,权益类的基金比例不高,货币类基金占比超过六成;二是投资理念不够成熟,普遍存在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基金换手率非常高,而且产品的风格飘移,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三是个人投资者获得感较差,基金缺乏长期资金来源。因此未来基金业下一步发展,一是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二是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这也需要政策的助力,将个人资金转化为机构投资的长期资金;三是合规风控是公募基金及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永恒生命线;四是提升权益类产品比例,推动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

    课题组副组长、泰康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表示,保险资管可投资范围介于公募基金和银行之间,其重要优势是长期资金。资管市场繁荣的基础条件一是底层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必须非常发达;二是长期的资金来源是资产管理业繁荣的基石,它是源头的活水,三是良好的监管体系。目前虽然资产管理市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统一监管标准刚刚起步,缺乏基础金融工具,资产管理机构能力存在短板服务范围相对狭隘,资产管理产品化不足,产品类型和功能同质化严重,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很低,科技发展也比较落后等。但在资管新规的导向下,长期的资金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支撑,资产管理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竞争的主方向是提高投资能力和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这需要资管机构在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自己的网络,同时也需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总而言之,资管机构要优化管理效率,逃离中等规模陷阱。” 段国圣建议,监管部门要统一监管标准,注重长期资金的培养;资管产管理机构自己要注重资产管理能力,从资管产品,在科技上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

    本文综合财富管理50人论坛《资管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研究》与发布会上嘉宾发言整理而成。本文编辑:王蕾


    上一篇:碳元科技(603133),市场潜在龙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