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知名律师

  • 18053115917
  • 经济纠纷

    周先生

    联系方式

    • 聊城知名律师
    • 咨询电话:0531-80961678
    • 24小时热线:18053115917
    • 律师微信 :18053115917
    • 济南市文化东路24号

    兰州新区:从“一张蓝图”到产城融合现代新城的“蝶变”

    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8-26 12:32:14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看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这份答卷关于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获批7年后......

    ——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5亿元,年均增长26.7%。

    ——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00多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大数据和信息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九大优势产业。

    ——2395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站式”网上审批,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307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一批大型企业落户投产,装备制造、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集群快速形成。

    ——201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6%,进出口额增长108%,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国家级新区和全省第一。

    ——入选2019年“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榜单。

    从2012年8月批复建设以来

    兰州新区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

    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

    这些年,兰州新区

    实现了从“一张蓝图”到产城融合现代新城的“蝶变”

    307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全力打造综合改革先行区

    王慧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8月20日,在兰州新区政务中心仅用半个小时就办完了相关手续。“我们单位在兰州新区这边成立分公司,本来想着要跑几次才能办好,没想到新区办事效率这么高,而且服务态度好,一次就全办完了,不愧为国家级新区的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强动力,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国资国企、招商扶商、农业农村等“八大改革”基础上,深入推进“1+6”综合改革,着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现代化新区。

    为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新区全面推行“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图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易审批,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精简为13项,“承诺制”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6个工作日,土地供应时限压缩至26天,招标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307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总投资32.5亿元、占地550亩的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从项目洽谈到开工建设用了不到4个月,前期手续办理不到30天,今年8月,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项目能如此快速落地建设,兰州新区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功不可没。”公司项目负责人吴志凌说。

    这仅仅是高效率、快速度,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新区加大利企惠企力度,全面兑现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工伤保险费率在现行标准基础上下调20%。实施增量配电和水务一体化改革,用电成本降幅30%以上。试行弹性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等土地供应方式,有效降低土地成本。多方位为诚信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低费率金融服务,国家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即将获批,新区首家法人商业银行筹建同步推进。

    如今,兰州新区已成为全国机制最活、审批最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在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

    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6.7% 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围绕“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兰州新区加快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九大优势产业,7年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60个、总投资3180多亿元,“三个500强”企业达到35家,产业体量明显壮大、科技含量持续增高、效益质量显著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聚区正在迅速崛起。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增长至205亿元,年均增长26.7%,增速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一。201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8%、20%,继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2018年,兰州新区紧抓石化产业向西部转移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千亿级全产业链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园,一年引进项目106个、总投资208亿元,全力打造国家化工产业搬迁转移最佳承接地和新区第一个过千亿的产业。目前,化工产业园一期项目35个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今年10月35家企业将陆续入驻投产。

    今天的兰州新区优势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围绕建设“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举全力推动九大产业全链循环发展,兰州新区累计引进项目650个、总投资3200多亿元,产业体量明显壮大、科技含量持续提高、综合效益不断显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完备。

    目前,兰州新区装备制造正向高端迈进,已在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离散化制造方向,重点布局了石化重型装备、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数控机床机专用设备等制造体系,引进落地兰石装备、兰州水泵、兰州电机、甘肃建投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30个、总投资57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的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大数据加速集聚,利用气温低、空气干燥、承诺电价低,以及国际互联网端口快速连接等优势,积极抢占数字信息制高点,引进落地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华为云计算、国网云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200亿元,装配机架10万个,满负荷运转年耗电量将超过200亿度,打造“丝绸之路信息港”。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全链延伸,生物医药品牌提升,商贸物流快速增长,现代农业全域发展,新材料促进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的发展,更是有力推进了兰州新区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全力打造向西开放崛起新区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城市群、兰州白银都市圈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拥有中川国际机场坐落新区的优势外,兰新、包兰等10条铁路干线贯通,徐兰—兰新东西大通道、沈兰—兰渝南北大通道正在形成;连霍、京藏等7条高速公路连通内外。兰张三四线、中兰客专,景中高速、中白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更是加快了新区立体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形成。

    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兰州新区全力推进向西开放,着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目前已建成综保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讯专用通道“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建成西北最大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设立新区木材港,进口粮食、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等特殊指定口岸全面运营,综合保税区累计注册企业370家,实现进出口额12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14.59亿元、增长205%。

    随着对外开放通道不断拓展,新区已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设立俄罗斯、英国等海外保税仓4个,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到发国际货运班列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到发班列增长260%。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开行4亿美元即将到位,粮油专用线、西小川站改等子项目开工建设。与俄罗斯、德国等40多个国家开展粮食、木材、有色金属等大宗贸易,今年上半年进出口额17.5亿元人民币、增长108%。

    提升城市品位 建设产城融合典范新区

    7年来,新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典范区,把优化城市功能作为集聚人气、提升形象、竞争未来的“关键一招”,科学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经过7年发展,建设城市道路221条800公里,敷设各类市政管线约4500公里,核心区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综合客运站即将投运,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村村通”。建成奥特莱斯、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25个、运营面积360万平方米,兰石睿智、瑞玲国际等星级酒店4家运营,国际标准五星级皇冠假日和智选假日酒店等商业体开建,形成进口商品销售、大宗商品批发、奥莱名品、吃住游等多业态发展格局,群众生活便捷舒适,常住人口由建设之初13万增加至32万。

    近年来,兰州新区旅游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域旅游得到了有力推动,旅游经济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引进落地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156亿元,西部恐龙园、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6个文旅项目建成运营,中川小镇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新引进东湾马家窑文化旅游、奥莱枫情小镇等文旅项目4个,都市休闲旅游品牌叫响全省。

    今年上半年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达到330万人次、11.58亿元,增速均超过70%。

    在生态建设方面,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着力构建防风林带、城区景观、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融为一体的生态体系,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生态修复12万亩,降水量从建设之初不足300毫米增加至2018年460毫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00天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时光交错,日月如梭。7年间,从一纸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兰州新区已然美丽“蝶变”,昔日荒漠戈壁的秦王川大地上,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正在搭乘新时代高速列车拔地而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图


    上一篇:北京图博会圆满落幕,达成近6000项版贸协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