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9-16 13:12:44
根据EvaluateMedTech统计,2017年全球销售医疗器械的规模在4050亿美元左右。全球10大医疗器械厂占全球规模的39%,收入在1570亿美元;全球30大医疗器械厂占全球规模的75%,销售收入达到3040亿美元;然而中国医疗器械从2007-2017年间,市场规模从535亿元增长到4450亿元,年复增长率为23.59%,才占全球规模的15.64%。
从上述的行业现状可以看出 医疗器械的全球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有一家医疗器械企业在2018年3月被终止审查,徘徊于资本市场门外,又在于2019年4月重启IPO,登陆科创板,这家企业就是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微医学”),南微医学内镜诊疗器械全球份额不足2.5%,在海外涉及专利诉讼,产品被多次召回等不利条件下,如何抢占对手市场份额?
一.公司概括
公司主要从事微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秉持“以科技和创新服务临床”的宗旨,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帮助世界各地提高医疗水平、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医疗成本。
主要产品:
消化内镜诊疗器械,呼吸内镜诊疗器械,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
主要的销售的模式:
公司产品在国内主要以经销商为主,直销为辅,美国是以直销为主,欧洲是直销和经销商共存,其他地区都是经销为主,2018年底,公司共有国内外416家经销商。公司在国外市场的收入已超过四成。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
1.海外涉及专利诉讼
南微医疗目前涉及两起专利诉讼事项,分别为:波士顿科学和波科仪器以南微医疗被诉产品侵犯其美国专利为由,将发行人作为被告向美国特拉华州的地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过,南微医疗称,美国涉诉产品并不侵犯波士顿科学及波科仪器公司的专利 。
2.研发投入不足,落后与同行
自主研发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图上从2016-2018年,南微医学的研发投入情况来看,不仅自身研发费用率在2018年略有下滑,较其他拟登科创板的同行也稍显落后。
3.产品质量问题,多次被召回
南微医学生产的三叉戟内窥镜超声吸引针(FNA)、三叉戟内窥镜超声活检针(FNB)以及一次性活组织检查钳都被美国FDA要求召回。
产品屡次“暴雷”并非偶然,追溯历史,早在2012年南微医学的产品就被召回过。
根据德国联邦药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局(BfArM)数据,2012年8月14日,南微医学的软杯食管支架,因放置时产品无法正确展开,被要求召回。
与此同时,南微医学生产的覆膜胆道支架,在国内也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飞行检查出12项问题。
4.经销模式风险
图表所示,销售和管理占营业成本比较高,是由于公司经销模式造成。当经销管理不当,会造成销售和管理成本高,区域销量下降,业绩下滑。
三.历史数据
投资与筹资的战略
图表所示,南微医学是个成长中的公司,近几年通过大量的并购来进行公司的扩张,合并扩张的好处是整合各公司的资源优势,但在2018年就停止子公司合并活动。从长期资产扩张性资本比例表里来看,扩张的程度占长期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小了。
从图表可以看到, 公司的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靠自身的资金实力,足以满足,不会造成筹资资金的短缺。
资产负债结构表
图表所示,经营资产与长期经营资产转率近几年比较稳定,营运资本周转率提高较快。营业周期与现金周期不断减少,说明公司的经营效率越来越高。
自由现金流
图表所示,由于公司的不断扩张,公司的长期资产不断增长,非付现(资产摊销折旧)的费用不断增加,经营现金流足以满足非付现费用,来维持现有资产的维护。自由现金流为正值,现金为王,没有现金流,企业就无法周转经营。由于投资的不断扩张,现金流的增长不是很稳定。营业现金含量有所下降,说明公司存在货款赊账情况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