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知名律师

  • 18053115917
  • 经济纠纷

    周先生

    联系方式

    • 聊城知名律师
    • 咨询电话:0531-80961678
    • 24小时热线:18053115917
    • 律师微信 :18053115917
    • 济南市文化东路24号

    避坑指南:招采人员不得不面对的“3大坑”

    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2-29 15:20:15

    迫于快周转需求的“三边工程”、临时突发意外的采购需求以及各部门不小心挖的坑,导致采购人员经常疲于奔命,成为企业里的超级救火队员与填坑员。

    《地产成本圈》的江鹏老师从三个角度从招采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大症结”,分别是:

    ① 招标需求一直在变

    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开发计划的临时突变、遗漏、不准等,会让招采人员陷入工作被动,导致招采计划随之一直改变。

    ② 招标图纸一直在改;

    一是招标图纸的版本太多,深度不够。二是图纸反复改,标底价或参考价容易失真。

    ③ 投标单位一直在换。

    各个合同的执行部门都有自己的诉求,工程部想要一家好管理、能抢工、质量好、不追着要工程款的单位;成本部想要造价人员专业能力强、时间观念强、核价核量不纠结的承包单位。而实际情况大多是我们的付款不太及时、现场工作面移交不太及时且关门时间不延期、施工单位上报的各项申请资料处理不及时、核量核价时会出现不合理情况且成本人员没有积极主动沟通解决问题的意识等等。

    由此造成合作良好的单位的良好合作意愿逐渐被折磨得快没有了,合作一般的单位开始往出现问题的方向发展,合作不好的单位则一点就爆,甚至出现扯皮、停工等影响工程推进的重大问题。

    面对上述的三大问题,怎么破局避免踩坑,化被动为主动?

    答案很简单,招采工作要前置管理,从源头避免问题的发生。

    一、控需求:勤沟通、建规则、多补位

    项目计划发生变化,再说难免,即便标杆房企拿的地块,也会随着当地各种影响因素而发生变化。前提是要做好需求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1)勤沟通。比如通过正式的会议方式,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计划会,同步刷新计划。非正式沟通,保持跟其他部门的协同与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也是一个地产人职业素养的表现。

    (2)建规则。协同配合好坏,核心还是在于“丑话说在前面”,采购人避免成为最后的背锅侠。可以依靠运营管理部门的整体把控及考核权限,对项目工程部上报计划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控制和考核进行约束。

    (3)多补位。作为招采人员,除了定期需要与工程现场保持沟通、了解现场进度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及现场工程知识,能够通过看工地提前预判常规招标合约规划中没有的或项目工程部没有意识到的需招标项目。

    二、定图纸:问题清单+招标策划

    图纸设计不是设计一个部门的工作,更是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尤其是招采部门。如何把图纸给敲定下来,避免改来改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对内:形成问题清单库,定期反馈给设计部门

    问题库的形成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经验维度,即招采把在算量编清单中遇到的问题、招标答疑中整理的问题、履约过程发生的设计变更等整理出来,作为以往工程设计图纸问题清单,定期反馈给设计部门;

    另一个是在招标策划中,尽可能落实影响报价、影响履约的各项因素,并反馈给编制清单及标底的成本人员,力求成本部测算价格时所考虑的内容与与投标单位考虑报价时考虑的内容尽可能一致,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等问题。

    (2)对外:借力外部资源,配合做好图纸设计

    采购部门掌握供应链,对于产品设计能够整合外部资源协助,避免项目落地时踩坑。要多多发挥供应商的作用,充分调动供应商方面的资源力量,协助进行产品设计,确保方案最优化,这样有效避免图纸设计考虑不周到,深化不够的问题,毕竟在各个模块标准化方面,供应商是专业的。

    三、稳供方:建立供方培养机制以及公开引入机制

    对于开发商而言,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高周转非常重要。一个是要建立淘汰机制,优胜劣汰;一个是要不断纳新,增强竞争性。解决“投标单位一直更换”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供方培养机制

    对于每一位供方而言,都是希望能够跟甲方长久发展下去,对于甲方而言,也同样希望培养“同路人”长久下去。

    每一位已合作的供方都是甲方耗费了时间成本、管理成本、试错成本确定下来的。对于甲方而言,要有培养机制,一是定期的履约评估,保持甲乙双方的互动频次,不少地产企业甚至还会推行双方高层间的互动;二是要主动搜集问题,协助合作单位解决问题,有些标杆房企到年底会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调研,搜集合作单位的意见反馈;三是拥有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优秀的供应商给予扶持,比如业务量、直接入围、付费等政策。

    (2)建立公开引入机制

    目前,不少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供应商的重要性,纷纷在官网预留招采入口,方便供应商主动报名参与投标,增强竞争性。另一方面,加强跟同行之间的交流,获取优质的供应商资源,强化合作单位的诚信履约意识。

    总结

    对于招采人员而言,这三大坑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所难免的,但只有前置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尽量避免疲于奔命。

    保持积极主动的职业素养、学会利用规则以及主动补位意识,避免需求多变、遗漏等;养成整理问题清单库的习惯以及充分调动供应商的配合,做好图纸深化工作;最后要搭建起培养机制以及引入机制,让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变得越来越稳固。

    总之,招采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关乎企业的战略落地,做好了非常有前途,做不好,也就是一个走流程的部门。

    希望,所有招采人,共勉!


    上一篇:公司控制权往事:万科股权争夺战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