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知名律师

  • 18053115917
  • 经济纠纷

    周先生

    联系方式

    • 聊城知名律师
    • 咨询电话:0531-80961678
    • 24小时热线:18053115917
    • 律师微信 :18053115917
    • 济南市文化东路24号

    五代青瓷的4个鉴定方法——五代越窑和唐代的青瓷区别

    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3-14 14:35:08

    写到越窑就得简单的讲一下十国中的吴越国,由钱镠在公元907年所建。都城为钱塘(杭州)。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全盛时其范围包括今之浙江全境、上海全境、苏州全境和福建福州。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纳土归宋,历时近百年。

    简单来说吴越国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受到大的波动,自晚唐开始在宁波大规模开展海上丝路的对外贸易,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北方大乱,内陆交通中断,所以只有吴越国稳定进行着海外出口,政策上又相对宽松,“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和注重民间经济活动,使得吴越之地有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

    正因为这种稳定,吴越国才吸引的全国的难民。当然这中间不乏大量的手工艺人。

    咱先看一件五代时期越窑的普通仿品,看看藏友们能看出其中端倪吗?

    其实单纯讲上图这件仿品,做工还是不错的,只是有很多的点有点画蛇添足了,比方说工匠过于想仿制古人拙态

    上图这件仿五代的碗也很常见,但是有很多五代时期的工艺做仿品的老板也是不懂得,比如五代很少出现单刀刻花这类工艺,这类仿品其实拿去说仿北宋更贴切,但是又搞进去了很多五代的特征,总之很多细节被张冠李戴了。

    整体来讲这种碗对入门藏友是来说,是很容易“吃药”的,釉面老化做的还可以,也是手工拉胚的,那这种五代越窑仿品怎么鉴定呢?接下来我们一点点的来说一说。

    还是先来讲一下五代的器型发展,以后山人再去讲器型的时候,都大概从五个角度来说:

    1、器型前后借鉴关系

    2、不同时代窑场的材质变化

    3、从神圣礼器到实用器过度

    4、随着生活丰富多样化器物随着变化

    5、审美变化对器型产生的影响

    所以今天也大概从这几个方面讲下五代十国期间的越窑陶瓷的变化:

    唐代陶瓷的总体风格是浑圆饱满,不论是大器还是小品,大多数的器物都保留了这种风格。这跟唐代的国力和社会审美有很大的关系,五代时期越窑也保留了这种器型,只不过在器型上,更加的工整,器型比例更加的成熟,在泥胎的修型上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上图这种器型是从最原始的圆罐逐步转化来的,在隋代时期出现了上图最左的器型,到唐中期逐步大面积生产了,这种器型的出现,说明唐代开始逐步的开始注重了实用性,龙柄把手在鸡首壶的基础上开始意象化,开始把神圣性用途的器型转化成了使用器型,这是特别大的一个进步。中、右两图可以看到五代时期是唐代的一个延续,在唐末开始有了弯嘴执壶,五代时期大量普及了,这样一来,把手更加的顺手,在器型体积和壶嘴上,都更利于日常的使用。制作很明显更加精细了。

    这样一来,更加实用的瓷器,开始大面积替代的金银器的使用,在唐中期以前,唐人饮酒还在大量使用金银的樽、勺、杯,而唐末的执壶普遍偏小,可能喝酒使用还是不太方便,而五代的器型转变,直接影响了后世的金银器使用,这一点也是很大的进步。

    山人一直有讲,瓷器应该按高矮胖瘦来区分,到了唐器型就很多元化了,同时期圆润的和瘦高的器型都是并行存在的。

    像上图弯口的执壶在晚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没有大面积的普及。山人在唐——五代的文章里总是用执壶来做图例,因为很大的程度上,执壶可以代表瓶和罐的发展规律,也就可以代表立件。

    另外执壶是唐代发明出的一个品种(我们不能把零星的高古时期出现的类似上图这种器型作为代表)这种器型是魏晋南北朝的鸡首壶发展而来的,短短的直流替代了鸡首的作用,当然纯粹的神圣器物也就成了实用器。逐步的到了唐晚期盘口变成了上图的喇叭口,柄开始拉长,直流变弯加长,成了五代时期另外一种器型的执壶。当然这种器型跟前面的圆腹执壶有显著的区别,这种器型逐步发展成了长腹,腹颈逐渐上提在五代时期又逐渐下降到中心腰部。这也是断代五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五代的越窑出现一种特殊的器型,并且出土量很大,是在前朝的末期的四系罐演变过来的,成了双翅型盖罐,这种器型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系钮又回归了南北朝时期的几何图形,这样不禁让山人猜想,是不是这种器型是专门的进贡北方胡人而设计的。

    在五代中期时候,这种器型也跟执壶一致,腹颈下降到了中间,这种器型整体的风格跟北方的定窑演变也是一致的。

    五代越窑开始在器型上更加的多元化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五代时期开始了文房器具的精细化,这个时期出现的这种鸳鸯砚滴是唐代造型体积很小的水注转化来的,但是不管从造型还是雕刻工艺,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胎质也精细了很多,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划花工艺开始了普及。

    五代时期另外一个青瓷窑场耀州窑也生产了很多同类的器型,比如上图的水盂。这也从侧面说明,文房器物和酒具、茶具一样,都风格越来越多样性了,也越来越精致化了,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这个时期各种仿造金银器的托杯开始普及,外来文化在战国进入中原以来,开始不断的影响着国内器型的发展,待到五代时,经过不断地变化迭代,慢慢变成了国内日常使用的器皿,并且在汉人中逐步的普及了。

    越窑和耀州窑南北两大青瓷窑场,都在唐代器型基础上都开始普及了划花工艺,这样精致的瓷器产生,说明我国的制瓷工艺,在五代时期已经趋于完善。这也间接导致了中国的瓷器在海外更有竞争力了,这些划有莲花纹、鹦鹉纹、团花纹、牡丹纹等的器具,也开始在五代时期,更大量的通过海运出口到了波斯。

    因为吴越国对内对外的经济相对稳定,所以贵族生活也进一步的提升, 上图这种龙纹罂,跟唐代的官用器具来比的话,还是有巨大的提升的。不过秘色瓷的出现也有进贡中原,巩固吴越政权的作用。

    这些秘色瓷是越窑最高级别的代表,瓷土掌握了精细粉碎和洗练的工艺,胎体细腻致密,呈浅灰色,胎壁薄,釉面均匀,匣钵烧制,青翠滋润。

    五代时期的真品划花,是炉火纯青的大师傅来操刀的,一般出现在一流精品上,是十分罕见的,用的竹刀和刀法都跟北宋有一定的区别,这点需要藏友去多研究的。

    最后在放一张真品五代的划花工艺特写,根据山人标注的箭头,藏友可以对照仿品和真品细细品味一下。

    五代十国的几十年时间,给吴越国的越窑系,留出了巨大的窗口期。这个时期全国的优秀匠人不断的流入,在越窑器型和工艺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鉴定五代越窑系的真伪问题上,不能单单的考虑轮制器型和胎的老化。应该更多的把历史器型问题给考虑进去,把时代的工艺方式给考虑进去,这样在鉴定真伪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的轻松,更有全盘的把握能力。


    上一篇:山上挖点“野草”,养在盆里做成盆景,比买的还漂亮

    下一篇:最后一页